质检要闻

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作出新部署 抓质量 保安全 促发展 强质检

发布日期:2011-01-07

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作出新部署

抓质量 保安全 促发展 强质检

1月6日,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。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作工作报告,副局长蒲长城主持会议,副局长杨刚、魏传忠、刘平均、孙大伟,党组成员王炜、纪正昆、张沁荣,总工程师张纲、总检验师项玉章出席会议。

据悉,国务院领导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。2010年12月27日,王岐山副总理专门听取质检总局党组汇报,对质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,并提出了明确要求。

支树平在报告中对质检总局成立10年和“十一五”期间的质检工作进行了回顾,对2010年的质检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。他说,走过10年的质检工作,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,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,适应了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新期盼。刚刚过去的“十一五”时期,是我国质检事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,也是质检工作攻坚克难、不断推进的5年。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,全国质检系统与时俱进,改革创新,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体系。2010年,各项质检工作稳步推进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“十二五”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,是深化改革开放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。支树平指出,站在“十二五”的起点,必须深入分析国际、国内新形势和质检工作面临的新情况,准确把握质检工作呈现的阶段性特征,准确把握并认真思考这些阶段性特征,对于增强大局意识、树立战略思维和开阔视野、找准定位、理清思路、创新发展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支树平认为,从国际环境的新特征看,在和平、发展、合作的时代背景下,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,必须把质检工作置于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下来思考、来谋划,大力推进质量强国战略,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,加快促进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,在保持“中国制造”优势的同时,形成“中国创造”新优势,切实增强我国产品、企业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;从国内环境的新特征看,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,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,也面对诸多风险挑战,要求质检系统更加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,努力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、科技进步和创新、保障,以及改善民生、节能减排和国家改革开放;从质检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,无论是从经济层面、社会层面、法治层面,还是从科技层面、舆论层面、自身层面,质检工作在影响扩大、地位提升的同时,压力在加大、风险在增加,既有压力也有动力,既有机遇更有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