质检要闻

国家质检总局通报执法打假工作情况

发布日期:2011-09-28

国家质检总局通报执法打假工作情况

查处各类违法案件7.9万起 涉案货值48亿元

9月26日,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,通报了质检系统执法打假工作相关情况。据了解,今年以来,全国质检系统以扎实开展“双打”专项行动各项工作为重点,全面推进执法打假各项工作。截至8月底,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93万人次,查处各类违法案件7.9万起,涉案货值48亿元,移送公安机关309起。

截至8月底,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61次,召回车辆总数达147.17万辆。特别是针对锦湖轮胎和韩泰轮胎事件,质检部门依据有关法规,督促企业召回缺陷轮胎,共召回锦湖轮胎302673条、韩泰轮胎246条。

今年上半年,全国各地12365业务量总数达到了41.09万件,比去年同期上升17%以上,其中投诉1.5万件、举报1.6万件,办结率达到100%。

据介绍,质检部门“双打”专项行动网上成果展期间,质检总局安排专人24小时收集整理网展公众留言信息,截至9月25日,对涉及质检总局工作的47条投诉举报和建议意见类留言进行了及时处置。目前,已有32条公众留言完成办理,达到全部留言的70%左右。

——严查彻办大案要案力度进一步加大

各地质检两局加强线索排查,深挖生产源头,加强执法联动,查办了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,有三个主要特点。一是执法敢碰硬。河北省质监局组织查处的非法制造假冒化妆品大案要案中,涉案物品装满15辆卡车,货值达108万元,制假分子为当地村支书,而且筑高墙、设监控、养恶犬、雇打手、暴力抗法。二是案件货值大。今年1~8月份,全国质检系统共查办货值金额15万元以上的案件411起。江苏无锡市质监局捣毁一个假冒国际知名品牌箱包的窝点,涉案货值达1000万元。三是移送案件多。各地质检部门在深查严办大案要案中,对发现涉刑的案件线索,大多采取提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的措施开展联合执法;对立案查办中发现涉嫌犯罪的,及时移送公安机关,加强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。仅“双打”期间,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达到427起,其数目超过以往任何一年的总数。

——执法打假常项工作逐步品牌化

据介绍,“农资打假下乡”、装饰装修材料“清新居室”行动、“家电下乡质量行”等活动持续深入开展,更加突出保障民生,逐步形成质检部门服务三农、保障民生的工作品牌。